开云体育电脑网站登录

从超黄蜂到直-8宽子孙满堂的直-8系列直升机(三)

  前文说到直-8直升机经过两个阶段的研发,已达到了“能用”的程度。在装备了稳定可靠的发动机,并改进了旋翼系统后,直-8的性能已超越了仿制原型SA321直升机。不过与世界第三代新型直升机相比,直-8性能依旧落后,主体问题就是直升机自重太大。在当今电子技术和材料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对直-8机身基础设计的改进挖潜也就可以付诸实施了。

  直-8直升机的机身基础设计基本沿袭SA321直升机的设计。其机身为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身下部船形机腹由水密隔舱构成。在SA321直升机研发的1960年代,这种设计在海军用直升机上较为流行,同期的SH-3,S-62,米-14等都采取了这样的机身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考虑直升机在水面起降和低速滑行的需要,带有很浓重的时代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带来的问题便是直升机自重的严重增加,而且基本是无用的“死重”,而带来的功效非常有限。对于重量控制很严格的飞行器,特别是对重量控制近乎严苛的直升机来说,这样的设计非常得不偿失,所以70年代以后的直升机设计都不再采用船型底设计。直-8直升机虽然在试飞阶段曾经进行过水面起降试验,但是装备部队以后从未实际使用过水面起降的功能,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发生意外情况下水面迫降能力而保留。不过现在直升机水面迫降已经广泛采用应急水面漂浮气囊,这种附加式的组件重量轻,不使用的时候体积很小,且加装方便,比直接设计船型机身高效很多。所以直-8的水密机身设计事实上没有保留的必要。

  直-8直升机第三阶段研发取消了船型水密底部设计,这样机身蒙皮便可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取消了机身两侧的浮筒,改用短翼作为起落架安装基座。这两项设计大幅度的降低了直升机的自重,提高了有效载荷。新改型采用了复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统,其旋翼和尾桨均为复合材料制作,具有无限寿命,这是国内大型直升机旋翼制造技术的一个突破。采用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综合化航电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等先进的技术,在信息化方面有很大提高,整体设计符合最新适航安全性CCAR-29R1适航标准,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适航审定程序来进行。由于注重使用维护细节设计、寿命可靠性设计和保障性设计,在全寿命周期使用经济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是直-8第三阶段研发工作的第一种产物,后期被重新按民用直升机编号规则命名为AC313,于2010年3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首飞成功。首次高原海拔4500米野外场地起降试飞在2010年9月7日进行。2011年9月2日,AC313成功飞越海拔8000米,改写了世界直升机高原飞行的纪录。2012年2月4日完成高寒试飞,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AC313先后完成9.2吨、9.4吨、10.4吨有动力与无动力1500米和3500米最大不可超越速度(VNE)试飞,一举创下国产直升机每小时336千米的飞行速度纪录。该机还具有安全性高、三防性能佳、客舱空间大、运载能力强、航程长、操纵性能优良、适合使用的范围广等优点。该机具有安全性高、运载能力强、航程远、操控性优良等特点,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吨,可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公里。AC313还发展了专用的海监型,用于装备国家海洋局大型海警舰。该型机是第一种在国内通航企业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国产大型民用直升机,在森林消防和应急抢险中得到实际应用。不过该型机因为装有三台发动机,耗油高,在民用市场使用前景不如进口的米-17和卡-32直升机。

  是基于AC313为武警森林消防部队研制的消防直升机,可以在机腹下挂载大型灭火水箱执行灭火任务。利用其优秀的高原性能,该机可在云南等高原地区执行任务。该型机是直-8WJS直升机的升级版本。

  是为武警内卫部队研制的,该机装有中国第一款专用直升机舱门机枪,可以在高危地区机降时保护自身安全,并为机降步兵提供火力掩护。大多数都用在执行重特大反恐任务行动。后期生产的直升机对尾梁上方的尾桨传动轴整流罩进行了缩小减重,并可以在尾梁上安装卫星通讯系统天线NWJ

  是为中国航母工程配套同步研发的三种舰载直升机。为便于海上应急漂浮,这三种直升机均保留了机身两侧的浮筒,但并没有船型水密机身。直-18系列为海军型专用的编号,只有为航母使用而研制的直-8系列直升机才被称为直-18系列直升机。

  直-18为航母舰载早期预警直升机,该机取消了机舱尾部的尾门,安装了一部可收放的KLC-11型搜索雷达,大多数都用在航母编队的早期空中预警。

  直-18F为舰载反潜直升机,该机在机头位置安装了一部大型水面搜索雷达,在机腹布置有吊放声呐布放孔,尾部有声纳浮标投放装置,机身两侧各安装有两个鱼雷挂架,最多一次可以携带4枚反潜鱼雷,是航母的空基反潜力量。

  是陆军运输直升机。直-8G对机身进一步进行修形,采用了更为流线的“海豚”型机头外形设计,其气象雷达可直接安装在头锥中。同时驾驶舱高度降低,能够得到更好的驾驶视野。直-8G曾经被军迷误称为直-18A,外观看起来与EH101有几分相似,其高原性能相当突出,可取代米-17V7执行各类高原任务。直-8G已经批量装备陆军航空兵空中突击部队。该机实现了陆航部队提出的“6000米海拔,载重600公斤,飞行600千米”的三个6指标,为直-8军用型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海军陆战队装备的新型运输直升机。诞生于新一次军改大潮中的海军陆战队航空旅,是一支以海军航空兵直升机部队为基础组建的部队。其建立的目的是让海军陆战队获得陆军空中突击旅那样的空中突击作战能力,以海军两栖登陆舰为基地独立发起全方位立体两栖登陆作战。

  海军陆战队航空旅刚刚组建,人员装备都处于初创时期,除了从海军航空兵直升机部队接收小部分直-8J直升机以外,还新订购了一部分直-8C/CJ直升机用于训练和战术摸索。

  直-8C/CJ直升机采用AC313构型的复合材料机身和机头设计,但机身下部恢复船型底和浮筒设计,这主要是考虑训练用途直升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高。发动机采用涡轴6的最新改进版涡轴6C,其整体性能和进口发动机接近。

  直-8C/CJ性能优于直-8J,但比同期发展的陆军型直-8G差不少,属于短平快的低成本项目,目的是为海军陆战队航空旅获得快速直-8直升机操作和战术运用能力,为后期装备新型直-8宽舰载型直升机打好人员和战术基础。

  直-8系列直升机的第三阶段研发使直-8系列完全脱开了原准机的基础设计,这一系列直升机使直-8从“能用”状态迈入“实用”阶段。此阶段的直-8直升机,工艺生产水准也大为提高,对发动机进气口,排气管,传动轴等位置的细节设计也已经很细致,完全一改原来直-8粗糙的感觉。其中直-8G直升机的性能已基本达到早期EH101型直升机的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的水平。目前这一系列的直升机是近期生产装备的主要型号。(未完待续)

 
  • 产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