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首页登录

直击广东水稻“双抢”:全程机械化丰收有保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3-12-24 20:19:53 |   作者: 企业新闻

  春争日,夏争时。入伏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内开镰收割上万亩早稻。7月19日,全省早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现场观摩活动在从化区举办。一台台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宛如“撒欢”的“铁牛”,一路轰鸣,在田野里奏响丰收的“交响乐”。

  7月中下旬,广东进入早稻抢收、晚稻抢插关键时期。广东各地稻浪翻滚,遍地流“金”。“双抢”必然的联系到全年粮食丰产,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推进“机收、机烘、机育秧、机播”同步作业,努力做到早稻丰产丰收、晚稻种足种好,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抢收是为了抢种,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谭增伟深知“农时”的重要性。“双抢”期间,他不仅配齐了收割、耕种等农用机械,同时在劳力的调配上也很充足。一大早,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人头攒动,谭增伟在合作社地边,看着收割机来回穿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收割机齿轮的转动,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随后,装满稻谷的收割机开到机耕道边,合作社社员一起把饱满的谷粒装入袋子里,随后运到产业园烘干中心。机械化作业相比传统的农业收割,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户的劳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合作社早稻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5000亩,目前已收割8000亩。“虽然5—6月强降水对水稻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合作社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在整个早稻季全程机械化科学管理,早稻产量比去年增产10%。”谭增伟说。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谭增伟介绍,不利天气特征情况间断性发生,保住产量不易。在水稻生产关键环节降低损耗,提高作业质量,机收损耗控制在行业标准之内,才能为粮食增产增收锦上添花。

  合作社农机手张仲舒有着丰富的机收经验,按照《广东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引(2022年修订版)》,根据田块地形和水稻在地情况,精细操作,几分钟不到,水稻就收得干干净净。经现场测量,合作社每亩产量达527.23公斤湿谷。“刚刚经过专家鉴定,机损率大幅度减少。”张仲舒说,“平时培训以及现场实操对我们帮助很大,提升了机收减损技能水平。”

  今年,广东早稻种植培养面积达1300万亩,截至目前,整体收割进程超七成,预计将在七月底全部收割完成。目前,广州市18.9万亩早稻进入集中收获期,夏收已过半,其中从化区早稻收割约70%。韶关市曲江区投入28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机收早稻面积已达4.1万亩。

  这边谭增伟忙着在田里抢收,那边运粮车约半小时则可以将刚收来的湿稻谷运送到产业园的稻谷智能烘干冷储中心。

  走进产业园的稻谷智能烘干冷储中心内,能够正常的看到完善又先进的生产线,一粒粒从化香米从稻谷检测、接收、低温烘干、低温仓储、碾米加工、低温包装及稻壳处理加工等全程实现无人自动化生产控制。

  “这里产能每天可达360吨,年烘干能力13万吨。”冯永新指着两条低温烘干生产线介绍,“你看这个烘干机,是日本进口设备,最大特色是全程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45度,更好的保留了稻米的营养和活性,国内只有烘干稻种才舍得用这种设备。”

  烘干后储存及时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大米最佳口感和香气。“产业园已建设冷链仓储中心4万立方米,烘干完的稻谷都是存储在18度恒温和50%湿度的环境中,这样稻谷的最佳赏味期能延长3个月以上。”冯永新指着仓库内一箱箱的稻谷介绍,产业园未来还要建10万吨仓储能力的储粮中心,全程采用低温仓储方式,确保稻谷和稻米品质,既服务于产业园,又可以为本地其他种植户提供仓储服务。

  由于南方早稻收割时间与汛期重叠,如果烘干跟不上,收回的稻谷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霉变,造成减产。一边是农户忙着找烘干机,一边是部分有富余烘干能力的烘干厂不能为农户及时提供服务而发愁。农机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农机“吃不饱”、农户“找机难”的现象十分普遍。

  冯永新介绍,产业园正在开发“滴滴农机”APP,联合省内百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资源,像使用“滴滴打车”一样,农户通过网上预约服务方式“滴滴一下”,即可预约周边烘干厂稻谷烘干服务。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经过2021年补短板行动,今年广东新增水稻日机械化烘干能力约4000吨。目前,在早稻抢收期间,省农业农村厅要求,要推进“机收减损”和代烘干社会化服务,调动各类主体24小时不间断开足马力烘干稻谷,及时利用各类公用闲置场所为农户提供稻谷摊晾场地。

  俗话说“早稻收割抢日,晚稻插秧抢时”。作为双季稻的第二季,8月初,广东即将进入晚稻抢种,新农机新技术为晚稻抢种带来新气象。

  为赶农时,连日来,谭增伟在抢收的同时,也在加快整地,为即将来临的晚稻生产准备好。在合作社种植基地,几台大马力联合整地机正在进行深松作业,育秧棚内的育秧生产线加紧作业,水稻钵苗移栽机在田里机械化密植移栽。

  “合作社在完成早稻收割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展整地工作,使其全部达到待播状态。”谭增伟说,“水稻收割完后,农机手们立即打田,沤田约7天后,进行二次打田,之后育好的秧苗能马上抢种下。”

  放置硬盘、填补营养土、撒水稻种子、调节水量……在合作社的育秧棚内,几个农民各司其职,短短一两分钟,一个个育秧硬盘就下了机械化“流水线”。在谭增伟的带领下,只见育秧棚外的一方秧田里,一畦畦秧盘四周安装了一排排喷滴灌,一盘盘嫩绿的小秧苗长势喜人。他介绍,合作社可以育秧3万亩,其中自用16000亩,其余为周边种粮大户定制化育秧。

  伴随着“哒哒”的发动机声音驶过,一台水稻钵苗移栽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只见移栽机经过,一片片新绿在稻田里蔓延开来,一排排整齐有序、间隔适中的秧苗在阳光下焕发勃勃生机。

  “可别小看这台农机,这可是广州的第一台水稻钵苗移栽机。”谭增伟介绍,水稻钵苗机械化大苗精准移栽,不伤根,不伤苗,无缓苗期,生长旺盛,实现水稻“稀植优质”和“绿色生产”,生产出的大米既好吃又安全。

  农机“聪明”起来,水稻生产更省心。谭增伟继续补充,水稻钵苗移栽机核心技术与“密植增产”“边际优势增产”等水稻现代农艺种植技术融合创新研发,通过采用“23厘米窄行与33厘米宽行间隔栽培”水稻钵苗宽窄行机械化栽培技术,水稻光能利用率高,枝梗数、每穗总粒数多,单穗稻谷重,实现“足穗、大穗、大粒”水稻机械化种植增产高产,增产可达15%~20%以上。